1.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包括手轮、阀盖、支架、阀体、阀瓣部件和阀杆,所述阀
体内设置有主密封面,所述阀盖和支架安装在阀体上,所述阀杆贯穿阀盖并伸入阀体的内
部,所述手轮转动设置在支架上并与阀杆螺纹配合用于阀杆轴向移动,所述阀瓣部件包括
主阀瓣和主阀瓣并帽,所述阀杆下端设置有凸肩,所述主阀瓣并帽套穿过阀杆安装在主阀
所述主阀瓣包括主阀瓣体、主阀瓣密封体、密封圈,主阀瓣体下部设置有台阶轴,所述
主阀瓣密封体套设在主阀瓣体下部台阶轴上,主阀瓣密封体内圆柱面设置有密封圈槽,所
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槽内,所述主阀瓣密封体与所述主阀瓣体上下滑移密封配合,
所述主阀瓣体的所述台阶轴下端设置有对主阀瓣密封体上下滑移限位的挡肩,所述主阀瓣
密封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主阀瓣密封面用于与所述阀体的主密封面组成一对密封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其特征是:所主阀瓣密封体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其特征是:所述主阀瓣还包括
碟簧,所述主阀瓣密封体上部外圆设置有第二台阶槽,所述碟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阶槽内,
所述碟簧同时对主阀瓣体产生向上方向的弹力作用和对主阀瓣密封体产生向下方向的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其特征是:所述阀瓣
部件还包括内阀瓣和内阀瓣并帽,所述主阀瓣体下部设置有中心通孔,所述主阀瓣体内部
设有内密封面,所述主阀瓣体的内密封面上侧圆周壁上设置有连通里外的孔;所述阀杆下
端用内阀瓣并帽连接内阀瓣,所述内阀瓣下端设置有内阀瓣密封面,所述主阀瓣用主阀瓣
并帽轴向活动的套在内阀瓣上,所述内阀瓣的内阀瓣密封面与主阀瓣的内密封面组成一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其特征是:还包括压板、四开
环、楔形密封圈、全螺纹螺柱和六角头螺母,所述阀体上部设置有内圆柱面,所述内圆柱面
上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四开环安装在所述环形沟槽内,所述压板安装在所述四开环上面,
所述压板下部设置有第一环形面用于与所述四开环内孔限位配合,所述阀盖上部设置有与
所述第一环形面相同的第二环形面用于与所述四开环内孔限位配合,所述阀盖的第二环形
面下面设置有斜面,所述四开环下面安装所述楔形密封圈,所述楔形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所
述阀盖的斜面配合的内锥面,所述压板通过全螺纹螺柱和六角头螺母连接所述阀盖。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其特征是:还包括填料密封、
填料压板、活结螺栓和填料压套,所述阀盖上部内孔设置有填料密封槽,所述填料密封安装
在所述填料密封槽内,所述填料压套和填料压板套设在阀杆上并依次安装在填料密封上
面,所述活结螺栓一端连接阀盖另一端连接填料压板,通过填料压板和填料压套对填料密
的工作位置,阀瓣经多次动作开闭,遇介质中夹杂的硬物卡在密封面,造成密封损坏,硬质
面密封截止阀,通过将阀瓣硬质合金密封面部分分离出来加工,再将其与阀瓣体活动配合,
解决硬质合金主密封面对修复的工艺水平要求高,修复人力成本较高,修复时间较长的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包括手轮、阀盖、支架、阀
体、阀瓣部件和阀杆,所述阀体内设置有主密封面,所述阀盖和支架安装在阀体上,所述阀
杆贯穿阀盖并伸入阀体的内部,所述手轮转动设置在支架上并与阀杆螺纹配合用于阀杆轴
向移动,所述阀瓣部件包括主阀瓣和主阀瓣并帽,所述阀杆下端设置有凸肩,所述主阀瓣并
帽套穿过阀杆安装在主阀瓣上且所述凸肩在所述主阀瓣和主阀瓣并帽组合的内部上下活
所述主阀瓣包括主阀瓣体、主阀瓣密封体、密封圈,主阀瓣体下部设置有台阶轴,
所述主阀瓣密封体套设在主阀瓣体下部台阶轴上,主阀瓣密封体内圆柱面设置有密封圈
槽,所述密封圈设置在所述密封圈槽内,所述主阀瓣密封体与所述主阀瓣体上下滑移密封
配合,所述主阀瓣体的所述台阶轴下端设置有对主阀瓣密封体上下滑移限位的挡肩,所述
主阀瓣密封体的下端面设置有主阀瓣密封面用于与所述阀体的主密封面组成一对密封副。
主阀瓣密封面与所述阀体的主密封面组成一对密封副,解决硬质合金主密封面对修复的工
艺水平要求高,修复人工成本比较高,修复时间比较久的问题,实现阀瓣的硬质合金主密封面部
下部的第一台阶槽与主阀瓣体的所述台阶轴下端设置有的挡肩进行配合,主阀瓣密封体的
所述碟簧设置在所述第二台阶槽内,所述碟簧同时对主阀瓣体产生向上方向的弹力作用和
密封体的体积能够比较小,成本低,碟簧的弹力作用能够使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开启平
内部设有内密封面,所述主阀瓣体的内密封面上侧圆周壁上设置有连通里外的孔;所述阀
杆下端用内阀瓣并帽连接内阀瓣,所述内阀瓣下端设置有内阀瓣密封面,所述主阀瓣用主
阀瓣并帽轴向活动的套在内阀瓣上,所述内阀瓣的内阀瓣密封面与主阀瓣的内密封面组成
瓣体的内密封面上侧圆周壁上设置有连通里外的孔,使得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能够用较
小的力扳动手轮先开启内阀瓣密封面与主阀瓣的内密封面组成一对密封副,通过主阀瓣体
的内密封面上侧圆周壁上设置连通里外的孔进行泄压,再开启主阀瓣密封面与所述阀体的
主密封面组成一对密封副,开启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所需的扭力小;开启时主阀瓣体的
内密封面上侧圆周壁上的孔流经的介质速度快流量小,开启主阀瓣密封面后流经阀体通道
还包括压板、四开环、楔形密封圈、全螺纹螺柱和六角头螺母,所述阀体上部设置
有内圆柱面,所述内圆柱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所述四开环安装在所述环形沟槽内,所述压
板安装在所述四开环上面,所述压板下部设置有第一环形面用于与所述四开环内孔限位配
合,所述阀盖上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环形面相同的第二环形面用于与所述四开环内孔限位
配合,所述阀盖的第二环形面下面设置有斜面,所述四开环下面安装所述楔形密封圈,所述
楔形密封圈上设置有与所述阀盖的斜面配合的内锥面,所述压板通过全螺纹螺柱和六角头
紧在阀盖和阀体之间的缝隙,实现了阀体与阀盖之间的密封配合,结构可靠,易于调整。
还包括填料密封、填料压板、活结螺栓和填料压套,所述阀盖上部内孔设置有填料
密封槽,所述填料密封安装在所述填料密封槽内,所述填料压套和填料压板套设在阀杆上
并依次安装在填料密封上面,所述活结螺栓一端连接阀盖另一端连接填料压板,通过填料
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
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
图中,1、阀体;011、主密封面;012、内圆柱面;013、环形沟槽;2、主阀瓣;21、主阀瓣
体;211、台阶轴;22、碟簧;23、密封圈;24、主阀瓣密封体;241、第一台阶槽;242、第二台阶
槽;25、挡肩;3、内阀瓣;4、内阀瓣并帽;5、主阀瓣并帽;6、阀杆;61、凸肩;7、阀盖;71、第二环
形面;72、斜面;8、楔形密封圈;81、内锥面;9、四开环;10、压板;101、第一环形面;11、全螺纹
螺柱;12、六角头螺母;13、填料密封;14、填料压套;15、活结螺栓;16、填料压板;17、支架;
图1‑图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一种直通式平面密封截止阀,包括阀体1、阀瓣部件、阀
杆6、阀盖7、楔形密封圈8、四开环9、压板10、全螺纹螺柱11、六角头螺母12、填料密封13、填
阀体1内设置有主密封面011,阀盖7和支架17安装在阀体1上,阀杆6贯穿阀盖7并
伸入阀体1的内部,手轮18转动设置在支架17上并与阀杆6螺纹配合用于阀杆6轴向移动;
阀体1上部设置有内圆柱面012,内圆柱面012上设置有环形沟槽013,四开环9安装
在环形沟槽013内,压板10安装在四开环9上面,压板10下部设置有第一环形面101用于与四
开环9内孔限位配合,阀盖7上部设置有与第一环形面101相同的第二环形面71用于与四开
环9内孔限位配合,阀盖7的第二环形面71下面设置有斜面72,四开环9下面安装楔形密封圈
8,楔形密封圈8上设置有与阀盖7的斜面72配合的内锥面81,压板10通过全螺纹螺柱11和六
阀盖7上部内孔设置有填料密封槽,填料密封13安装在填料密封槽内,填料压套14
和填料压板16套设在阀杆6上并依次安装在填料密封13上面,活结螺栓15一端连接阀盖7另
一端连接填料压板16,通过填料压板16和填料压套14对填料密封13进行压紧。
阀瓣部件包括主阀瓣2、主阀瓣并帽5、内阀瓣3和内阀瓣并帽4,阀杆6下端设置有
凸肩61,主阀瓣体21下部设置有中心通孔,主阀瓣体21内部设有内密封面,主阀瓣体21的内
密封面上侧圆周壁上设置有连通里外的孔;阀杆6下端用内阀瓣并帽4连接内阀瓣3,内阀瓣
3下端设置有内阀瓣密封面,主阀瓣2用主阀瓣并帽5轴向活动的套在内阀瓣3上,内阀瓣3的
主阀瓣2包括主阀瓣体21、主阀瓣密封体24、密封圈23,主阀瓣体21下部设置有台
阶轴211,主阀瓣密封体24套设在主阀瓣体21下部台阶轴211上,主阀瓣密封体24内圆柱面
012设置有密封圈槽,密封圈23设置在密封圈槽内,主阀瓣密封体24与主阀瓣体21上下滑移
密封配合,主阀瓣体21的台阶轴211下端设置有对主阀瓣密封体24上下滑移限位的挡肩25,
主阀瓣密封体24的下端面设置有主阀瓣2密封面用于与阀体1的主密封面011组成一对密封
进一步主阀瓣密封体24内孔下部设置有第一台阶槽241,挡肩25设置在第一台阶
进一步主阀瓣2还包括碟簧22,主阀瓣密封体24上部外圆设置有第二台阶槽242,
碟簧22设置在第二台阶槽242内,碟簧22同时对主阀瓣体21产生向上方向的弹力作用和对
上述方案通过采用主阀瓣2中设置主阀瓣密封体24,主阀瓣密封体24的下端面设
置有主阀瓣2密封面与阀体1的主密封面011组成一对密封副,解决硬质合金主密封面011对
修复的工艺水平要求高,修复人力成本较高,修复时间比较久的问题,实现阀瓣的硬质合金主
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
内」、「外」、「顶部」、「底部」、「侧面」、「顺时针」、「逆时针」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
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
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